合作交流

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校友之家”落成仪式 暨130周年校庆、计算机学科65周年庆系列活动之学术讲座

点击:1687 时间:2024-04-17 11:25:10

值此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暨计算机学科建立65周年之际,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与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计算机分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校友之家”落成仪式等系列活动。本次讲座为“校友之家”落成仪式系列活动之一,特邀请校友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共3场报告,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前来交流。



报告一

报告题目:大语言模型发展概况与研究展望

报告时间:2023118日上午9:00

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一楼联合培养实验室(小米工作室)

报告人:黄河燕

报告人国籍:中国

报告人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人简介:黄河燕,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信息智能处理与内容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语言信息处理、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报告摘要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语言模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概念、演化、变革的历程和代表性技术,分析了大语言模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简要介绍了北理工团队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对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报告二

报告题目:以学者为中心的学术社交网络

报告时间:2023118日上午9:40

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一楼联合培养实验室(小米工作室)

报告人:汤庸

报告人国籍:中国

报告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汤庸,学者网创始人、二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琶洲实验室杰出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丁颖科技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CCF杰出演讲者、CCF协同计算杰出贡献奖、YOCSEF广州创始功勋奖等。更多信息请见:www.scholat.com/ytang

报告摘要社交网络已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是社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会因无关信息干扰生活和工作。学者交流要求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我们以学者科研教学的社会化协同需求为背景,设计了面向学者的社交网络(SCHOLAT),为学者提供自主学术空间和社交化教学科研协作平台。本报告将通过实例简要介绍SCHOLAT内核,讨论学者网大数据和学者知识图谱构建,最后分享几个SCHOLAT+应用成果。



报告三

报告题目:智能网联系统安全

报告时间:2023118日上午10:20

报告地点:计算机学院一楼联合培养实验室

报告人:朱浩瑾

报告人国籍:中国

报告人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人简介:朱浩瑾,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已发表(或录用)SCI期刊70余篇,E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著名期刊:IEEE JSAC, IEEE TDSC, IEEE TIFS, IEEE TPDS, IEEE TMC, ToN;以及顶级会议USENIX Security, IEEE S&P, ACM CCS, NDSS, ACM MOBICOM, MOBIHOC, IEEE INFOCOM, IEEE ICDCS等。相关研究工作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10000余次,H-index 51。获ACM CCS Best Paper Runner-ups Awards (2021), IEEE TCSC Excellence in Scalable Computing (Middle Career Researcher, 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以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4)等荣誉。

报告摘要智能网联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络两种颠覆性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撑包括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新型网络架构与应用,最终形成万物智联,而安全是AIoT的重要方面。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从AIoT的平台/终端安全与人机接口安全两个方面汇报近期所做的工作,涵盖:智能家居加密流量分析与异常检测;智能语音人机接口的安全攻击与活体检测;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的后门攻击等。